春日暖阳,不少市民会选择郊外踏青游玩,而这个季节又是毒虫活跃、皮肤过敏高发期。如果不幸被毒虫叮咬,应该如何紧急处理?
对此,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威特别提醒,在当下这个季节,市民外出游玩要特别注意防范以下几种毒虫。
蜜蜂或者胡蜂。特点是多在花丛、树丛活动,受惊容易蜇人。被蜇后局部红肿、灼痛,皮肤过敏;严重者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、死亡。如遇到蜜蜂或者胡蜂,不要主动去拍打蜂群,避免遭到群攻。
红火蚁。特点是南方多发,蚁巢常在地面凸起,叮咬后出现灼痛、红肿、水泡,可引发喉头水肿、全身过敏反应,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。因此市民要注意避免踩踏或者接触蚂蚁窝。
隐翅虫。特点是毒液沾染皮肤会引起线状红斑、水疱。市民如发现虫体爬行,轻轻吹走即可,切勿拍打。
毛毛虫,即毒蛾幼虫。特点是体表毒毛接触皮肤后引发红肿、刺痒,容易过敏。应避免触碰树干或叶片上的毛虫,尤其需看护好儿童。
恙虫。特点是藏身草丛、灌木,叮咬处呈“靶心状”红斑,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发热、肝肾功能损害,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因此应避免在草丛、密林区域活动,野外活动穿长袖长裤,扎紧裤脚,活动后检查腋窝、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。
如果被毒虫叮咬,该如何处理?王威介绍,首先是清洗,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,减少毒素残留;用冰袋或冷毛巾敷患处,缓解肿痛,注意每次不超过15分钟;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、糖皮质激素软膏(如丁酸氢化可的松),口服抗组胺药(如地氯雷他定)缓解瘙痒。
另外,针对特殊虫类,比如蜜蜂蜇伤,因其蜂毒偏酸性,可用肥皂水冲洗;如果胡蜂蜇伤,因其蜂毒偏碱性,可用白醋搽洗。若毒虫咬伤后出现呼吸困难、皮肤苍白、浑身无力、意识不清等症状,需立即送医,寻求专业医疗处理。